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台
本报记者 罗珊珊
2025年11月01日09:03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222
点击播报本文,约
近日,经国务院同意,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。10月31日,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有关情况。
“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,我们积极拓展绿色贸易,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,助力实现‘双碳’目标,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。”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,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,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,制定了针对性举措——
在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方面,提出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,推动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,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,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等;在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方面,提出发展绿氢等可持续燃料贸易,研究完善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及管理措施,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绿色低碳发展等;在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方面,提出推动建立更加包容、公平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,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等;在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方面,提出加强金融政策支持,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,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等。
李成钢表示,近年来,我国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。中国的风电、光伏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推动全球风电、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%和80%,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产业绿色化、产品低碳化是绿色贸易的基础和支撑。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介绍,近年来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,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,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、绿色工业园区491家,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%。下一步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产品设计、制造、使用、回收、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,计划到2030年,国家、省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%。
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国焕新介绍,市场监管总局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标准组织相关规则,修订发布《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》,突出“精准采标”和“高效转化”导向,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。该办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,国际标准转化时间缩短近6个月。在碳排放、碳核算、碳足迹、碳捕集等领域,通过组织国际标准比对分析,我国已转化采用相关国际标准410项。截至9月底,我国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已达到86%,完成了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提出的2025年工作目标。
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,2024年2月,人民银行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《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(2024年版)》,有利于明确绿色贸易认定,推动降低绿色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。今年6月,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,出台了《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(2025年版)》,首次把绿色贸易纳入了绿色金融支持范围。人民银行将继续强化政策激励,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符合绿色贸易需求的金融产品,为绿色贸易发展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11月01日 04 版)
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